上幼儿园,需要做哪些准备?

长期准备

语言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小朋友在上幼儿园的年纪已经拥有不错的语言沟通能力了,但仍有部分儿童,由于语言发展较慢或者害羞等原因沟通能力较弱。

培养语言能力主要在两方面。

  1. 教会小朋友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如上厕所,渴了,饿了,肚子疼,累,困等。
  2. 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帮助孩子认知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开心,生气,难过等。这样在小朋友回家后,就可以更好的与我们交流在幼儿园的情况啦。

自理能力

儿童在上幼儿园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技能,如自己吃饭,上厕所,睡觉等。

这些小朋友力所能及的事,应当尽早去训练小朋友做,一定要分清爱和溺爱的区别。

如上述这些生活技能在小朋友两岁多时即可开始锻炼。

锻炼分离的能力(全职妈妈们注意啦)

要在日常生活中,刻意锻炼小朋友与父母,尤其是妈妈的分离能力。

前期可以在保证小朋友安全的情况下,让小朋友独立的玩耍,妈妈呆在另外一个房间。

在小朋友逐渐适应短时间的分离之后,可以与小朋友做好约定。

比如妈妈下楼一趟,等你拼好拼图就回来;妈妈出去给你买好吃的,你睡醒了就回来。

在这个过程中,让小朋友适应分离。同时,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感。让小朋友知道,妈妈走了,是一定会再回来的。

自我保护的能力

事故频发,皮哥在此不做讨论。只给建议。

  1. 安全人员名单.给小朋友做一个名单,告诉小朋友哪些人才是安全的人,哪些人可以相信。
  2. 身体安全,小朋友之间难免发生摩擦。第一,教会小朋友勇敢大声的说“不”。第二,告诉小朋友在玩耍时,保护好自己的脆弱部位,如头部,眼睛。第三,自己的私密部位,禁止任何人触碰!即使是父母,也要在小朋友同意之后。
  3. 对一切陌生人说“不”。

规则感和听从指令的能力

要在小朋友两到三岁之间,逐渐培养小朋友的规则感和听从指令的能力。

也就是要给小朋友“立规矩”了。

具体的方式就是要跟小朋友约法三章,提前告知那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让小朋友知道这就是规矩,以及打破了规则之后会有哪些惩罚。

剩下的就是贯彻落实了,做错了那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去纠正小朋友违反规矩的行为。

最终将规则意识内化,让小朋友拥有自律的能力。

切记在“执法”时要对事不对人。

如:“妈妈是爱你的,但是妈妈不喜欢你刚才的行为,因为我们说过,那是错误的行为。所以现在你要和妈妈一起在这个小椅子上一起坐十分钟,不能玩任何的玩具”。

短期准备

上学前

与小朋友的沟通,以及心理疏导。

让小朋友知道即将发生什么,用正面的方式去疏导小朋友入园前的焦虑。如:

  1. 绘本引导,如《我爱幼儿园》《一口袋的吻》等。
  2. 实地参观,让小朋友看到幼儿园小朋友快乐玩耍的情形。
  3. 场景模拟,在家里模拟幼儿园的场景,爸妈来扮演老师。

调整作息:幼儿园有其作息表,家长至少提前一个月开始调整小朋友与作息表不符的习惯。

家长的心理准备:家长切勿表现出焦虑不安,小朋友能敏感的感知到我们的情绪。试着用轻松,愉快的态度来感染小朋友。

放学后

按时接!!

一个大大的拥抱!

听听小朋友一天的经历。

切不可一上来就问: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

待小朋友平静下来后,慢慢引导他说出这一天的经历,并且强化那些小朋友喜欢的部分。

如“对呀,如果你上幼儿园的话,你就能天天跟你说的那个小妹妹一起玩了。”

与老师的简要沟通小朋友当天的表现,同时告知老师小朋友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生活习惯。

最后我想说

我们在讨论起分离焦虑的时候,总是把孩子默认为问题的主体。

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的要坚强,比我们想的要独立。

有时候这个焦虑,说的其实是父母。

我们总是期待着成长,也畏惧着离别。

我们希望看到孩子的羽翼日渐丰满,

又希望我们的庇护能够多一点,再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