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比较早就开始使用手机,或者你一直关注着手机行业的发展进程,那么要说到操作系统,Symbian(塞班)或许会是出现在你脑海当中的第一个单词――哪怕最近两年Google的Android和苹果iOS正势如破竹地对过去属于Symbian的市场攻城掠地,但这都无法改变Symbian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与地位,它几乎已经成为某种标签,成为手机行业发展的代名词和一整个手机时代的缩影。

这样的地位并不是凭空得到,而是与Symbian的发展密切相关。从Symbian公司成立到现在的T3年间,我们的无线通讯、移动互联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Symbian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让普通人第一次与所谓的“智能手机”近距离接触,让普通人开始学着像对电脑那样在手机上安装各种应用程序,甚至作为一款手机系统的它还设定了未来手机的硬件构架:在小体积的产品当中,如何搭配硬件来实现稳定、低功耗和高性能的目的。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盛至衰,即便是曾经在操作系统领域占到七成比重的symbian也不例外,最近几年的Symbian在低谷中反复摸索和尝试,但下滑的趋势看起来很难扭转。而这次,我们就尝试细数Symbian的发展史,来一起感受这位“国王”的起家、鼎盛与衰败。

萌芽

Symbian系统一开始并不像现在我们所能了解到的这么架构清晰成熟,它也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演变,并且因为不同的合作厂商的加人,而吸取到了多方的技术与经验。Symbian系统的前身是英国Psion公司的EPOC操作系统,1980年创立的Psion是欧洲第一批也是最具代表性的PDA厂商,而EPOC系统也传承于Psion公司对移动设备的理解。事实上,“EPOC”这个名字其实是“Electronic Piece of Cheese(使电子产品可以像吃奶酪一样简单)”四个首字母的组合,这句话也被认为是EPOC乃至此后的Symbian系统在设计时所坚持的理念。

在EPOC系统推出的同时,微软和Polm同样在为未来的移动终端领域进行谋略布局。面对这两位起步早、资历深的“大哥”,必须另选一条路才能获得成功。于是在1998年的6月,Psion拉拢当时主要的五家手机厂商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和三菱,在英国伦敦宣布共同投资成立Symbian公司,随后EPOC系统开始演变为Symbian。两年之后的2000年,爱立信推出了R380sc,它是首款采用基于Symbian平台的手机(Symbian OS v5.1系统),它支持手写输入,用户还能通过WAP上网,虽然它还不能安装应用程序,但这已经标志着Symbian系统的大幕拉开,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从一开始,Symbian就有着明确的产品定位,它需要在移动设备上实现高性能,因此在架构方面就有着专门的考虑。它有着属于自己的微核心架构,这确定了要让系统运行所需的最低标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各种模块、数据库、文件系统和用户界面。同时,Symbian系统形成了处理器、ROM、RAM、电源以及I/O设备这样五个主要模块的组合标准,稳定的硬件组合也方便各家加盟厂商能够简单快速地形成自己的Symbian系统产品。

虽然Symbian的很多特性在当时都不是它所独有,但一方面Symbian把这些特性作为了自己的核心卖点,另一方面,“抱团发展”的方式显然收获了效果,有当时占据市场份额绝大多数的终端厂商的支持,Symbian系统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加快了拓展的步伐。2001年,诺基亚发布了7650,这是第一款Symbian系统的智能手机,它采用的是Symbian OS v6.0(后来升级到v6.1版,增加了USB功能),这一版本增加了对GPRS和蓝牙等模块的支持,用户已经能够安装软件,能够像电脑那样去丰富、增强它的功能。随后推出的SymbianOS v7.0就已经开始了3G的支持,从此打开了移动互联网潮流的大门。没想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故事就这样悄悄地开始了,直到多年以后喜欢“塞班”的人才觉得这一切都在开始就注定了。

发展

一开始的两三年,Symbian阵营主要在完善系统的各种应用,而这样的完善很快就收到了回报,以诺基亚为代表的厂商,因为打造出6600、N-Gage等经典且大卖的机型而春风得意,在其他系统主要为商务和特定人群服务的当时,满足普通人需求的Symbian系统已经站稳了脚跟并且进入到快速上升的发展轨道一毕竟无论是要玩游戏、拍照还是进行更多的扩展,Symbian都比其他系统有更好的表现。

不过,发展往往伴随着放弃与剥离,在2003年,最初参与组建Symbian联盟的摩托罗拉宣布离开,它将手中的Symbian公司股票****给了诺基亚和Psion(不过继续保留了系统的使用权),同年摩托罗拉加入了微软阵营,在“挑边”的事情上做出了自己的决定,这次挑边决定也让摩托罗拉走上了毁灭之路。

有离开的,也有扩大的。2004年,受益Symbian最多的诺基亚收购了Psion公司所持有的31.1%的Symbian股权,让自己的股权达到63.3%,从而开始在阵营当中起主导作用。这个时候说诺基亚等于Symbian是一点都不夸张的,这也是很多童鞋对诺基亚最深刻印象的萌芽时。在诺基亚的推动下,Symbian宣布与英特尔联合,共同来发展Symbian系统和英特尔的Xscale技术,以求实现未来手机软硬件的统一(虽然此后只有Meego一款不成熟的系统出现,但这无可否认当时这样的决定是非常正确和超前的)。此外,联想、LG等公司也在这一年加入到了Symbian阵营。

到了2005年,Symbian系统更新到Symbian OS v9.0版,粗发布了我们熟知的S60第三版界面,这次升级让当时智能手机的用户体验实现了质的飞跃。诺基亚N70等大量经典机型集中涌现,让智能机也开始与“街机”的美誉相挂钩。而且Symbian并非只是智能系统,它的多个用户界面都同时发威,到2005年年底,采用Symbian系统的手机累计出货量达到1920万台,这样的数字反映着手机的快速普及,当然更是Symbian系统的成功。

辉煌

在大家都力图商务、认为商务才是智能手机首先要占领的市场的时候,定位给每一个普通人的symbian系统的辉煌时代已经到来――这样的“为普通人设计”的系统在Symbian系统S60第三版界面上得到了集中体现,仅仅只是2006年一年,Symbian系统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就达到了1亿部,这是非常恐怖的数字,随后一年Symbian系统手机出货轻松突破了2亿部的大关。也就在这两年,N73、N95等智能系统“街机”陆续涌现,这些也许是诺基亚史上最热卖的智能手机(是“空前”,也许同样是“绝后”)主宰着市场,也标志着symbian全盛时期的到来。

在这辉煌的时代,Symbian系统获得了非常惊人的市场份额,2006年它占到了智能手机76%的市场份额,而Symbian系统的代表厂商诺基亚在2006年全年居然销售了3.45亿台手机,市场占有率高达34.8%(包括智能与非智能)。这些美妙的成绩尤其是占有率数据,也许是未来任何系统和厂商都无法做到的,Symbian系统也在这时彻底确立了自己傲视群雄的业界霸主的地位。

在市场上大杀四方的同时,Symbian还在进行着全球化的拓展,在北京建立Symbian全球第四个研究院就是2007年的事,Symbian表示着对包括亚洲市场在内的所有区域的重视。同时在品牌方面,诺基亚成为Symbian系统辉煌时期的最大受益厂商,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收益,各方面的成绩都无与伦比,而在Symbian系统全面辉煌的影响下,索尼爱立信等本就是Symbian联盟当中的厂商也推出了多款Symbian手机,给消费者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可以说Symbian的辉煌来自于它本身具有较多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和人们对手机的需求还停留在打打电话和发发短信的简单应用过程中。可以说在这方面Symbian很好地满足了大家的需要,但是对大屏幕和触摸屏的抵触,还有为了安全考虑实行签名制度却为它的毁灭埋下了炸弹。

没落

iOS和Android的出现,并没有引起Symbian足够的警觉,它们觉得那是小屁孩做的,触摸屏微软已经证明了不成功,互联网自己早期也证明了是失败中的失败。用户更多的还是打打电话,用手机键盘发发短信或处理一些商务事件。真正挖下Symbian帝国倒塌第一锄头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为安全因素搞出来的“签名证书”。“签名证书”的概念开始是在Symbian系统$60第三版开始出现。Symbian的本意是通过给可靠的软件开发方发放牌照来保证应用的安全,但这导致了大量原本有很好使用体验的应用无法安装,当用户找不到有签名的软件或者自己弄不到证书,就只好被迫放弃安装时,Symbian已经大难临头了。

“签名证书”并不会导致Symbian帝国直接倒塌,真正导致倒塌的是开发Symbian的那群人盲目自大、固步自封、不思创新造成的,认为用户要是离开它们就没法活,没办法用电话。多点触摸的精确感和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大量出现,特别是互联网式应用程序的使用,让人们已经明白,不通过键盘也一样可能让手机变成娱乐平台,不再仅仅限于照照相、听听音乐这些简单的应用,大家都感觉到了手机应该具有更多、更强的功能。特别是iOS和Android对大尺寸触摸屏和互联网应用都有较好的支持,这就直接导致采用它俩系统的硬件必须是具有大屏幕和具有3G高速网络的。虽然在2008年3G网络还不太完善,但是已经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大面积铺开只是时间问题。“倒霉喝水都被呛”,2008年Symbian系统曾经最忠实的拥护者――索爱宣布正式放弃UIQ,这是此前Symbian系统下唯一的触摸操作界面,虽然当时Symbian系统还保持着很高的出货量,但风向已经改变了。趁着索爱的离去,诺基亚加强了对Symbian公司的控制,将它收购成为自己的子公司,但命运往往就是那么捉弄人。

随后一年,Symbian的开发者意识到触摸屏已经成了潮流手机标准配置后,不得不跟随开发出相应的版本,这也是大多数人更为熟悉的Symbian S60第五版。为什么说有更多人熟悉这个版本呢,因为被采用的机型都是当时大卖特卖的,如5800系列、5230系列等,现在能跟街机王iPhone 4一拼的就只有前街机王5230系列。诺基亚以1千元左右的价格满足了中低收入者对智能手机的需要,同时也避开了对手苹果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当中低端市场已经被完全占领后,诺基亚就想要利用塞班向中高端市场进军,哪知道此时市场已经完全变天,中高端市场已经完全被采用iOS和Android的产品所占据,根本就没有其立足之地。更加麻烦的是,在中低端市场打遍天下无敌手的Symbian S60第五版无法与人竞争,因为对手都支持多点触摸、精确触控,而它还是在单点识别的电阻屏上,实现滑动、拖拽、缩放等功能,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如果说触摸屏的劣势还不算太大,可以通过其他硬件来弥补。那多屏桌面和大量第三方应用程序就是致命一击,因为人们已经适应了将常用应用程序一股脑的扔在桌面上,通过切换桌面就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程序。而Symbian却还是将应用程序安装在一个目录里,当用户需要时要通过多个层面的切换才能找到,常用性和方便性大大降低。同时多个应用程序安装在一起,还需要用户在多个目录之间相互切换来进行分类,这样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

如果说硬件和软件的劣势都还不是影响最深远的因素,那反应迟钝应该符合这个要求了。当市场的需要、人们的应用已经完全发生改变的时候,向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交互需求进军的时候,Symbian还在原地踏步,完全没有将精力投入到触摸屏系统的开发中,还在开发老掉牙的按键式系统,诺基亚C5系列就是最好的证明。小到可怜的屏幕,无法让人看清的字体,就算将手机送给老年人使用,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也许就是Symbian系统尴尬的原因,无法适应市场,不能推出满足人们需要的系统。

当然Symbian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只有推出Symbian Anna(安娜)来应对。虽然Symbian号称此系统具有更加人性化的输入界面和速度更快的互联网应用感受,但使用过的人依然觉得它只是一个舶来品,并没有完全打破Symbian原来固有的一些东西,实现涅�重生的过程。无论是界面还是功能都没有实现对竞争对手iOS和Android的全面超越,而是向它们进行了虚心的学习。虽然Symbian不给力,但是大股东诺基亚还是要依靠它继续在低端市场征战,不过,诺基亚也不是2,已经开始给自己找好了退路,与微软的合作就是最好的证明。windows Phone虽然市场占有率也不太高,但是其先进的界面和功能,也许能在未来助诺基亚重夺江山。如果真到那时,就是Symbian被彻底抛弃的日子,现在只能说Symbian在看一天夕阳过一天日子了,毕竟属于它的光辉岁月已经过去了,未来只有像本文一样,在文字记录中才能看见它的名字。

无论如何,看着现在“把路走死了”的Symbian,已经没有多少人对它的未来有太多信心,在今年诺基亚宣布与微软联手,将在未来发布采用微软Windows Phone系统的诺基亚手机,这更被认为是诺基亚“为放弃Symbian而寻找后路”的举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何况是在更新换代极为迅猛的科技领域。不过,曾经不可一世的霸主在短短两三年间不仅走下系统领域的神坛,厂商还需要倚靠过去的手下败将来生存,多少还是让人唏嘘。